江苏成套政府采购业务创新发展
回顾历史 起步艰难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施行;也是这一年,江苏成套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进行公司化改制,转变为国有企业。作为国企的江苏成套与《政府采购法》同年而生,但主营建设工程和机电产品招标的江苏成套对“政府采购”这一新生事物尚未深入了解。当时,政府采购业务主要由集中采购机构承担,社会代理机构充其量是其补充。
社会代理机构从事政府采购业务的出路何在?这是江苏成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思考的同时也在行动,积极参加政府采购培训并申请政府采购代理资质。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06年,恰巧省卫生厅有一批医疗设备采购需求紧急,集中采购机构来不及做,江苏成套分到了一杯羹,承担了部分设备的招标工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工作组,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项目组克服重重困难,依靠专业的业务素养,发挥严谨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招标任务,从此进入了政府采购领域,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
江苏成套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陆续承接了江苏省灭火救援应急中心所需消防装备、江苏省交通行业所需公路养护设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所需设备等具有标志意义的政府采购项目。除省本级外,业务也在向上和向下延伸,实现了从中央预算单位到街道政府采购业务的全覆盖,并在国际咨询、规划设计、市政环卫、绿化养护等服务类领域取得突破发展。
近年来,江苏成套的传统政府采购规模大幅增长:标包数从1183个增长到3030个,增长156%;中标(成交)金额从17.8亿元增长到45.2亿,增长154%。
紧跟时代热点,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在稳住传统政府采购的同时,乘着国家倡导政府购买服务和鼓励PPP项目的东风,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和PPP项目社会资本选取的政府采购(新型政府采购)工作,新型政府采购业务量大爆发,峰值达到591亿元。江苏成套的政府采购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提高质量 防范风险
随着采购业务的发展,工作人员日趋繁忙,为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江苏成套实行了“总工负责制”,对项目实施质量进行分级控制,即业务部门设立质量管理的审核人员,公司设立质量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审核人员初审后再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总工程师审核,质量管理部门管理和协调项目的实施,以此来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
建章立制 形成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江苏成套充分认识到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将制度建设工作纳入公司发展的视野,提高规范化水平。
江苏成套先是向江苏省财政厅申请了《江苏省社会代理机构政府采购业务实施指南》的编写课题。公司组建了项目组,项目组认真编写,编写过程中与行业专家、主管部门及兄弟单位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并赴省内多处学习调研,反复论证修改完善,按计划成功完成并通过验收。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江苏成套又向新的高度发起冲锋,联合江苏省财政厅和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向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编写《江苏省政府采购地方标准》,并获得立项,三方通力合作进行编写,现已经颁布实施。
培养人才 锻造团队
按照“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江苏成套十分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每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鼓励员工进行业务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积极参加相关执业资格的学习、培训和考试,积极组织员工参加财政部组织的政府采购业务知识竞赛。目前,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中有70%以上获得了招标师等与政府采购业务相关的资格证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实施、规范操作”的专业化水平。
相辅相成 良性循环
江苏成套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理念,并将之融合到公司采购流程规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采购人,善待供应商,以做社会诚信体系的表率为己任,努力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高效、优质的服务多次受到主管部门和采购人的表彰和表扬,在社会上形成了“江苏成套政府采购”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江苏成套积极加强与各级主管部门和同行机构的沟通交流。公司曾到深圳、宿迁、常州、苏州等地区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调研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并与各地同行单位开展交流走访,相互对标找差,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江苏成套的政府采购工作深得采购人、供应商、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采购人也更愿意和更放心把业务交给江苏成套做。近年来,江苏成套的政府采购业务量有了较大的增长,管理与业务相辅相成,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展望
江苏成套的政府采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江苏成套愿继续抓管理、促规范、谋发展,践行“诚信正直、科学管理、尊重合作、学习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与采购人实现双赢,与各级主管部门通力合作,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